邮箱登录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领导讲话 > 正文

体育直播在线观看体育直播平台部副部长-冯飞:推动我国工业文化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11-03 文章来源:体育直播在线观看体育直播平台体育直播吧体育直播在线

尊敬的李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有机会和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工业文化的发展,我感到非常荣幸!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人类思想、科技、社会进步的源泉。众所周知,自十八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以来,工业化进程为人类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成为人类历史中最重要、最宏大的叙事之一。马克思就曾惊叹:人类在工业革命后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成果,比以往一切时代所创造的还要多,还要大。数百年间,这些文明成果以强大的影响力席卷了我们的生产生活,为人类文化重重地留下一抹金属底色,孕育了与原始文化、农耕文化特色迥异的工业文化。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国制造业也面临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今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纵贯三十年的宏伟目标,不仅需要经济和行政手段的刚性推进,更需要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撑和保驾护航。

促进工业文化发展,是我部的职能之一。但关于工业文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天,正逢工业文化高峰论坛召开,大家共商工业文化发展问题,也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在此我谨结合部门工作和个人感受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什么是工业文化

我国工业文化的发展是与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密不可分的。建国时期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门类齐全,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时期工业承担起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成为富国之本、强国之基。这样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蕴育了一批辉映时代、彰显时代精神的工业文化。

80年代中后期对于文化的讨论在中国是比较活跃的,当时是把经济的改革,政治的改革和文化领域的改革并驾提出来,并且一些专家认为文化是最根本的。实际上来看中国的工业文化特别是现代工业文化的形成,实际上是和中国的近代史密不可分的。

大家知道我们2010年成为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占到全部制造业比例的19.4%100年前我们也曾经是第一。但是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我们在逐步的落后,特别是到清晚期被动挨打。当时清政府还是有它的局限性,搞洋务运动引入现代工业,我觉得是和国家的屈辱史紧密的相关。建国以后我们的工业的发展,工业文化的形成,实际上是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的伟大的事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东亚都有这样一个工业文化的特点,日本明治维新在当时提倡的脱亚入欧、提倡脱虚入实,日本的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儒家的文化。提出来要脱亚入欧,脱虚入实,也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理清发展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讲工业文化涉及到的领域是非常的广泛,内涵也非常的丰富,准确把握其概念和内涵是推动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就工业文化的概念来看,可以认为是人类社会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这些成果既包括工业产品,机械装备,工业建筑等物质文明,也包括价值规范,行为准则,管理制度等非物质文明。

刚才刘部长讲了一个词叫“软实力”,“软实力”的发明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教授,前美国的国防部长,我曾经有机会到哈佛大学进修的时候与他面对面讨论了“软实力”的概念。我们倡导的工业文化既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软约束”。我想在工业文化的核心构成当中,企业家的精神是非常之重要。中国的工业文化的内涵我认为有五种精神应该蕴含其中,在这我想结合中外文化元素做一个说明。

一是“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工业化道路是不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粗到精的创建过程,任何强大的工业体系都是在历代先辈艰苦奋斗、弛而不息的建设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在我国工业发展史上,如果没有一代代创业者的坚持不懈、奋勇开拓,没有一批批“铁人精神”、“首钢精神”等时代精神的薪火相传,就没有新中国工业的起步和发展。正是这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引领着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断推陈出新、持续发展。

二是“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工业化进程也是社会分工全面深化的进程,而社会分工带动的经济增长又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化发展。随之而来的行业分化和科技进步,为从业者提供了专业化的广阔空间。每个行业的从业者甚至几代从业者都持续专注一个领域和一种产品,不断形成专业化和差异化优势,成为提升工业整体质量效率的重要方式。这种炉火纯青、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成就了德国、日本等国在工业领域中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中国自古也有“技进乎道”的文化追求,面对当今世界扑面而来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我们只有发挥好这种精神,才能真正在工业基础和工业竞争力上有所提升。

三是“日新月异”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工业化进程的催化剂。百余年来,无论是基础领域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还是产业组织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大多围绕着工业化进程展开。产生了机械化、电气化、体育直播平台等一系列科技革命的创新成果;形成了经济、管理、机械、电子、电气、工业设计等千余门学科;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一种“求变求新”的创新精神。美国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百余年来,爱迪生、盖茨、乔布斯、艾伦·马斯克等极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核工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移动通信、互联网等高新技术都是美国创新精神的重要注解。我国经过多年的产业引进和产业替代,模仿和跟随的战略已经走到尽头,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就必须建立产业升级的创新体系。而如果不能培育“苟日新、日日新”的创新精神,培养“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家和专业人才,这个体系建设就是空中楼阁,一句空话。

四是“物勒工名”的担当精神。工业化进程和由此引发的城镇化进程,不仅创造出企业和城市这样大规模的社会组织形式,也创新了社会合作的方式,形成了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生产体系和责任体系。每个人的工作效果和行为方式都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所在的生产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如果没有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就根本无法保障组织的整体运转和生产的效率提升。中国在先秦时期就有“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做法,说明这种担当精神古已有之,在当代这种精神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更应该使之发扬光大。

五是“千金一诺”的诚信精神(契约精神)。没有工业化,就不会有市场经济,而契约精神作为市场经济法治的核心,也是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意识形态上,民间朴素的道德观念与市场经济的嫁接点在于“契约精神”,而正是这种契约精神,孕育了很多人的“诚信”观念。孔子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当今社会,信用不仅是一种德道要求和法律规范,更演进成了一种经济模式,即信用经济,需要我们大力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着力培养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让诚信文化的种子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落地生根。

二、为什么要发展工业文化

在这个问题上,我想讲三个“需要”,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新形势下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1990年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总产值的3%,到2010年占世界的19.4%,超过了美国的18.2%,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事实是:我们的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经营效率不高等等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比如,关于研发,《金融时报》记者彼得.马什在《新工业革命》一书中认为:“中国赢得了制造,但失去了研发”。由于研发薄弱,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产值只能带来有限的实际价值。以IPhone手机为例,中国代工厂商的利润仅5%。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过度依靠低成本的竞争方式已不可持续,中国企业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

二是构建工业文明传统的需要。目前我国存在着一定的“重商不重工”的普遍心态。从好的方面来说,重商能够加快进经济增长,而从坏的方面,重商则助长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得中国丧失了在体育直播在线观看科技上长期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国家工业科技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欧美自文艺复兴以来有500年的科学传统,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有150年的科学传统。在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中,中国人走得过于匆忙,对工业化中至关重要的工业文化没能足够重视。西方工业社会的重要推动力是它的工业文明,而中国目前还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工业文明。

三是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当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与其它工业强国之间的竞争就是全方位的竞争。我国进入工业化进程时间不长,面对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体育直播平台和国际化的大潮,突然发现我们的文化准备不足。“价格可以谈、质量没得谈”、“一是高品质,二是低成本,三才是价格”,“不求大而全,只求专特精”,这是世界各国先进制造企业的普遍理念和处世准则。中国企业固然需要努力跟踪、研发和运用智能硬件与数字化信息系统,但研究和学习世界制造强国成功经验背后的文化因素,克服近现代国民性的负面因素,推动工业文化自信和工业文化自觉也是当务之急。

三、下一步的思路和重点

《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思想中提出,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我们将按照部署要求,在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大力弘扬优秀工业文化,努力提升工业软实力,发挥好工业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支撑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我们将从理论研究、政策体系、重点领域、宣传推广4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进一步开展相关理论研究。构建工业文化理论研究体系,引导相关专家学者和相关社会组织,参与工业文化的理论探索和课题研究,进一步梳理提炼工业文化的概念内涵,为指导实践工作打造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进一步构建产业政策体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工业文化相关领域,研究促进工业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为工业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建设。在品牌建设、工业创新设计和工业旅游等领域,不断加大工作投入,提升相关领域文化价值和文化品位。同时,要将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工业文化的一项重点工作,始终抓住绿色低碳、品牌质量、安全生产、诚信体系等工作重点,强化企业履责意识,深入挖掘创业创新、知识产权工作的文化内涵,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契机,加强诚信体系和诚信文化宣传,广泛推广优秀工业文化,大力弘扬工业精神,以多种方式宣传中国工业的优秀成果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举措,积极推动国际工业文化交流合作,切实增强中国工业软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是水,“上善若水”;文化是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制造强国战略需要工业文化的支撑,中国工业也必将在文化的哺育中,激发出新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

希望本次论坛成为推动我国工业文化建设,增强工业软实力,提升工业整体竞争能力的一次重要会议。让我们携起手来,培养和塑造优秀的工业文化,为建设制造强国而共同努力!最后,预祝本次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