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黎 民--对中国工业文化的理解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6-04-20 文章来源:体育直播在线观看体育直播平台体育直播吧体育直播在线

 

 

我们要通过“工业文化”的力量,来促进中国制造水平的全面提升,应给“工业文化”有个相对准确的定义。首先,需要给文化下个定义,然后再讨论工业文化。这里引用余秋雨先生最新专著《何谓文化》对文化做出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他依据的是瑞士文化人类学者荣格的观点:“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个人的文化,最后成为个人的人格;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后就成为这个民族的集体人格。”仔细琢磨一下,这个定义还比较到位,至少比其他定义好理解一些。

这个定义的关键词是“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 “集体人格”。“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比较好理解,它是前提,“集体人格”不太好理解,它是结果,但很重要。

那么,什么是人格?

目前,国内外对“人格”的定义有多种解释,有哲学层面的、品德层面的、文学层面的、法律层面的、还有心理学层面的,等等。仅心理学层面的定义就有50多种。这相当于还是没有定义。下面,我们可以从日常对“人格”一词的使用,来推理一下“人格”的含义。如,

“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二十八年,最后因超量核辐射患病去世。他的人格魅力是——爱国、敬业。

“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他的人格魅力是——自强、自立、奉献。

“中国最年轻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因侵吞科研经费被批捕。他的人格缺陷是——贪婪、不诚信。

一位中国留美博士用一把左轮枪杀5名从事物理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后自杀,他的人格缺陷是——嫉妒、自私。

德国人设计制造的工业产品品质精湛,经久耐用。他们的人格特点是——严谨、务实。

日本人设计制造的工业产品品质精湛,使用期限精准。他们的人格特点是——敬业、精明。

美国人设计制造的苹果手机外观新颖,功能多样,受消费者欢迎。他们的人格特点是——创新、开放。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常说的“人格”一词的内涵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品德、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规范。按中国人的说法,“人格”的意思接近于“品格”。“格”是指规范、结构等。这与上面文化定义中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内容是基本一致的。这就是说,文化最终研究的是人的品德、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规范。个人文化研究的是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品德、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规范;民族文化研究的是一个民族表现出来的品德、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规范。那么,工业文化研究的也应该是一个国家工业群体表现出来的品德、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规范。这个结论能成立吗?

我们先看个人文化。

有时,我们争论某人有没有文化,看法不一,原因是大家说的“文化”不是同一个意思,有的说的是文化素养,有的说的是文化技能或文化知识,有的说的是文化品位,也有的说的是文化人格。

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文化分为五个层次,即文化素养、文化技能、文化知识、文化品位和文化人格(或品格)等。前四个为一个人文化的外在现象,第五个为内在本质,是一个人文化的最高等级。前四项属于才,第五项属于德。本质决定现象。如果一个人的文化人格很差,前四项再优秀也会被人看不起,也成其为有才无德。显然,这个人文化的五个方面包括了品德、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内容。见下图。

文化素养,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谈举止的克制能力。可以通过日常与人沟通中讲话的用词,语调、声音或行为的规范程度来体现。

文化技能,指一个人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技术的能力,主要依靠手脚体现,如打字、写书法、弹钢琴、打篮球、开汽车等。

文化知识,指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或从书本上学到的各种学问。通过经验总结,口头讲授、撰写论文、文学作品等来体现。

文化品位,指一个人对精神生活或物质生活追求或体验的档次。它通过穿着打扮、衣食住行、娱乐欣赏来体现,如一个人被称为“土豪”,这个人的文化品位不会很高。

文化人格,指人性落实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规范和行为规范。指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能否体现爱国、爱人、爱自然、敬业、诚信、友善、正直等品德。

一个人身上的文化素养、文化技能、文化知识、文化品位和文化人格并不是完全统一的,相互之间会脱节。如一个有良好文化技能、文化知识的人,不一定有良好的文化品位、文化素养或文化人格;或一个有良好文化素养的人不一定有好的文化人格;或一个文化人格很好的人,文化技能、文化知识不一定很高。即使是一个文化人格主体很好,但也有不好的方面,这就是双重人格。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这个人没有文化,而应具体说这个人没有哪方面的文化。但评价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的关键指标应该是文化人格。其中品德指标,如果是一个中国人,至少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我们再看民族文化。

世界上,有的民族把人格理想定为“觉者”,有的民族把人格理想定为“先知”,有的民族把人格理想定为“巨人”,有的民族把人格理想定为“绅士”,有的民族把人格理想定为“骑士”,有的民族把人格理想定为“武士”,等等,中华民族的人格理想是“君子”,这是中国文化的独有特征。

每个民族的人格理想不同,每个民族的人格都有优缺点和不足。因此,构成了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中国工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工业文化一定会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目前中国工业文化中的优点、缺点和不足,会不同程度地会受中华民族人格特点或传统习惯的影响。

近代,已经有鲁迅、胡适、柏杨,明恩溥(美国)等对国内外学者,对中华民族人格的优缺点进行过论述,如在缺点方面有做事不细、不善合作、轻视规范、忽视安全、自律性弱、诚信度差,等等。显然,这些也包括了品德、心理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这些也是中国工业文化的缺陷和不足,也是影响中国制造工业品品质的重要因素,需要认真反思和改变。

最后,我们看工业文化。

既然研究文化应从人格入手,那么研究工业文化也应如此。一个国家的工业文化,与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和个人文化有关。如德国工业品设计精致制造优良,与德意志民族的严谨人格特质有关,日本工业品设计精致制造优良,与日本民族的敬业人格特质有关,等等。目前,中国工业品品质存在的问题,也与中华民族的人格特征有关。因此,研究中国工业文化也应从研究中华民族人格特征入手。

即使是民族文化也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研究中华民族人格特征也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如工业基础较好的东部沿海城市的工人,与西部内陆工业基础薄弱的工人的人格特征有差别。把同样一种产品的零部件,由两个地区的工人组装,最后的产品质量都会有差别,这是因为他们的人格特征不同。目前,国内工业设计、制造工艺方面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不多,但成因不同。有的是天生心灵手巧,有的则是心细,有的是兴趣,有的是责任心强,等等。

下面,我们以余秋雨的文化定义为基础,对“工业文化”组成一个新的定义:工业文化,是一种包含工业精神价值和工作方式及形态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工业群体人格。”,见下图。

        

这个“工业文化”的定义不能说很准确,但至少比现有的定义思路要清晰一些。这个定义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定义,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国家。因为每个国家的工业文化是有区别的,相互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正是由于这些个性,决定了这个国家工业文化的特点,从而决定了这个国家工业产品的品质特点。

这个定义的几个关键词是“工业精神价值”、“工作方式及形态”和“工业群体人格”。

 “工业精神价值”:包括爱国心、人生观、价值观、诚信度,等等。这些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有传统的、近现代的、外来的,优秀的、缺点的、不足的,书本上的、人身上的、遗产中的,等等。这些内容需要载体来体现,这个载体就是“工作方式及形态”。我们研究各国工业文化就是要发现别国工业精神价值中的优点,反思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学别人之长,传自己之长,去自己之短,补己之不足。

“工作方式及形态”:可以分三个层面,个人层面:包括民族人格特征、个体人格特征、个人工作习惯、文理知识结构、工业设计能力、制造工艺技能等;企业层面:包括组织形式、发展战略、企业制度、员工待遇、科研能力、设备设施、产品品质、技艺传承等;国家层面:包括工业管理体制、产品创新机制、工业政策法规、工业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工业遗产保护、工业教育导向、工业文化场所、工业文学艺术、媒体宣传导向等。三个层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样,这个国家的工业文化体系才是完整的、系统的、可持续的。

“工业群体人格”:“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个人文化,最后成为个人人格;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后成为这个民族的集体人格。”同理,工业文化也应成为工业群体人格。可以简称为工业人格。研究工业文化应该研究这个国家的工业人格,而研究工业人格,应该以这个国家的民族人格和个人人格为基础。

由此,我们联想到德国工业人格的严谨、日本工业人格的敬业、美国工业人格的创新,以及中国工业人格的缺点和不足。再由这些国家的工业人格特征,去看这些国家的工业品品质特征。显然,二者是有联系的。表象是工业品质,本质是工业人格。工业品品质可理解为两层意思,品是品位,质是质量,品位与设计有关,质量与制造有关,而设计制造都与工业人格有关。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德日美中普通工业品品质特征,来比较一下德日美中的工业人格特征,见下图。

德日美中普通工业品品质及工业人格特征

 

    特征

国别

工业品品质

工业人格

好看

好用

精致

耐用

便宜

德国

严谨等

日本

敬业等

美国

创新等

中国

待研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业产品品质与工业文化有关。一个国家的工业文化,是由这个国家的工业产品品质及其他形式(形态)承载的,而工业产品品质是由人设计制造出来的。因此,工业产品品质体现的文化,就是体现设计制造这种工业产品品质的工业人格特征,里面凝聚了人的品德、心理和行为规范的差别。这说明,工业文化的定义是可以成立的。

因此,我们研究中国工业文化,不但要研究中国工业文化的形式及形态,还应该研究中国工业人格。而研究中国工业人格,就应该从中华民族的人格特点入手。同时,还应研究德国、日本和美国工业人格。作为中国制造业,除了研究这些国家产品的技术工艺,还应研究设计和制造这些产品背后的人。这些人是如何具备这些人格特质的。这可能就会涉及到孩子从小在家庭的工学教育、国家对技工的教育政策、薪酬分配、社会评价等体制和机制方面的东西。

还有,一个国家的工业文化不一定都是优秀的,有缺点,还有不足。我们正是通过研究世界优秀工业品国家的工业人格特征,来比较中国工业人格,看我们的差距在哪里,从而传承优秀的、摈弃缺点的、学习先进的,培养不足的。最后,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中国工业人格,用重新优化的中国工业文化,来指导中国制造的实践,使中国制造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工业舞台,彻底改变人们对“中国制造”的看法。

这样,就需要对传统中国工业文化进行反思。因为中国的传统工业文化并不完全是优秀的,其中还有缺点和不足。为什么这样讲呢?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认为,十年“文革”扫荡了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伦理道德,可以说导致了一种文化的荒原、道德的荒原。在来不及从容地对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进行恢复重建的情况下,迫于当时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短暂的拨乱反正之后,中国很快转入了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方面是全民族创造活力的极大焕发,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另一方面则是市场经济的某些伴生物和负能量,导致人们物质欲望、自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纵欲主义、拜金主义的涌动释放。“理想、信仰、道德情操、礼仪、责任,在一个时期都被一些人包括一些党员干部甚至领导干部抛到一边;此后,更走向对价值与伦理道德体系及终极目标的全面怀疑与不断颠覆”。

“文革”结束后没能从容进行的思想文化、道德伦理的恢复重建,同市场经济的某些伴生物、负能量形成的混合式叠加,既导致了我国一个时期的市场和官场乱象,也引发了市场秩序失序、社会规范失范、人们心理失衡。中国在“文革”基础上搞改革,乃是一种势逼至此。在邓小平看来,“文革”结束后,如果不立即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就会“死路一条”。但是,在“文革”基础上搞改革,注定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既要补生产力发展这一课,也要补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这一课,两者缺一不可。

施芝鸿指出的问题,在工业行业也是存在的。中国工业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多年有了飞速发展,虽然补上了“文革”10年拉下的生产力落后这门课,但需要补上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这一课。中国工业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大革命”同样受到了严重冲击。应该说,中国工业文化的提出正是时机,但有必要对中国工业文化的历史脉络梳理一下,有些东西需要拨乱反正。因为年轻人对我国的工业文化历史不了解,他们是《中国制造2025》的中坚力量,只有让他们充分理解和认识中国工业文化,他们才能自觉践行中国工业文化,《中国制造2025》才能做实。

新中国建立后的中国工业文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是“文革”前17年,第二段是“文革”10年,第三段是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应该说,这三个阶段的中国工业文化是有差别的。

第一阶段:“文革””前17

“文革”前17年是中国工业的创业和奠定基础阶段。许多优秀的中国工业文化就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它可以从一些老科学家、老工人的身上看到。还可以从一些老工业产品和工业遗产中看到。比如,当我们现在面对一辆上世纪50年代天津产的“飞鸽”牌自行车:至今还没有一点生锈的车把、车圈等电镀零部件、已经擦出红底漆还没有生锈的车架等喷漆零部件,比较一下现在的同品牌产品的质量,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在当时远不如今天的工业基础下,当时天津自行车厂的技工们是靠着什么样的工业精神、用什么样的电镀工艺和喷漆工艺制造出这样的工业产品呢?我们现在的自行车生产企业,为什么就生产不出50年前质量的产品呢?我们到底丢掉了哪些优秀的工业精神?

我们应该总结出17年我国优秀的工业文化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可请一些、老工业领导、老科学家和老工业人来帮助总结。总结归纳的越全面,越有意义。我们就会看到,“文革”10年,改革开放后30多年,我们丢掉了哪些优秀工业文化。为我们重新建立和恢复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文革”10

用文史学家周有光的话说:“文化大革命”就是“大革文化的命”。工业文化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在文革10年,一些优秀的中国工业文化自然没有逃脱厄运,被革掉了。在优秀中国工业文化被革掉的同时,一些坏的工业文化形成了。但是,这些坏的工业文化并没有在“文革”结束后,在理论上加以清算,被保留下来了。这对构建中国工业文化是有负面作用的,应该在理论上加以正本清源

可请一些老工业领导、老科学家和老工业人来帮助回忆总结“文革10年”的中国工业文化。这样,我们就会分清改革开放后30多年,我们延续了哪些“文革”10年形成的有缺点的工业文化,为我们清算和改正提供依据。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

只有总结好以上两个阶段的中国工业文化,对一些理论和观念进行反思和正本清源,才能弄清楚哪些是优秀的中国工业文化,哪些是有缺陷的,哪些是不足的。哪些优秀的中国工业文化丢掉了,需要重建,哪些需要继承,等等。这样,我们下一步构建中国工业文化的大思路才能有明确方向。

比如,我国历史上曾有“士农工商”的说法,当时“工”还是排在“商”前面的,“文革”期间还有“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说法,现在则是把“商”排在“工”前面了,就连工业部门的领导干部也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先做“士”,后做“商”,无奈才去做“工”。改革开放后,“工人”说的少了,听到的最多的是“农民工”,对放下锄头就拿起扳手的农民来说,要承担《中国制造2025》的任务显然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国家在如何看待工业群体的社会地位、薪酬待遇、教育政策等方面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用政策引导和薪酬待遇,来引导初高中毕业生从事“工人工”(技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改变我国高中毕业生集中考大学的局面。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现状,而改变这种现状至少需要10年。

另外,我还想谈谈对工业遗产的看法。

目前,我们对工业遗产,不应只偏重它的历史表观记忆层面,还应上升到哲学、文史、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层面。

如北京798艺术区。它的前身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同时筹建的还有774厂、738厂),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718联合厂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王铮部长指挥,前苏联、民主德国援助建立起来的。1952年开始筹建,195710月完工,由国家领导参于了开工典礼并宣布开工生产。它凝聚着老一代电子工业领导及建设者的辛勤劳动。这三个厂的建成,对中国电子工业的起步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永远载入了中国电子工业发展史册。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对电子工业建设、国防建设、通信工业的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当时,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东德的电子工业处于领先地位。798厂是集全东德的电子工业力量,包括技术、专家、设备生产线,完成了当时连苏联和社会主义其他阵营国家都没有规模的工厂。

这里,我用了不能再短的语言来描述798厂的历史。这说明,它本身就是一段新中国的电子工业发展史,里面承载了多少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对新中国电子工业的期望、老一辈电子工业科学家、工人的创业精神、奋斗历程、技术成就等等。它应该能讲出类似“两弹一星”一样的故事。这就是工业文化要研究的工业人格,它对后人是有精神指引和激励作用的。而这些,是要靠798厂完整的原貌来承载和体现的。就像研究一个工业产品,不能只剩一个外壳,没有内部零部件。可以试想,假如798艺术区的艺术家都搬走了,还是798厂吗?不是,现在不是,再也不是了,798厂已经永远消失了。有人说现在的798是商业文化,我说不是,它是商业开发,是用现代艺术进行商业开发。就好像把一座老房子里的老物件都搬走了,搬进了新物件。商业文化研究的应该是商业人格,而商业开发研究的则是如何赚钱。现在的798艺术区可以复制,但历史上的798厂永远不可能复制。

由此,我想起了在奥地利经历的一件事。

我们在沿着奥地利五大湖区周边阿尔卑斯山脉的农场、森林中徒步几天后,大家已经被过去只是在电影《音乐之声》看到的像画一样的景色陶醉,流连忘返了。导游说第二天的旅游项目是去萨尔茨堡盐矿。这让我感到很扫兴,一个盐矿有什么看头呢?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一个非常美丽小镇。几百年前,因发现了盐矿从此变得繁荣,现在这些盐矿大多已经关闭,有几座盐矿被改造成了地下体验式博物馆。

进入坑口前,每个人都要求换上加厚工作服,里面很冷。坐在坑道板车上,安全员坐在最后一个,承担安全员角色。班车隆进入狭窄阴暗的坑道,进入坑底停下。里面基本是按几百年前生产流程设立,唯一现代化的是投影幕布,镶嵌在一个欧式画框里,放映着专门为盐矿拍摄的故事片,讲述着历史上因盐井而发生的曲折离奇故事。然后,再徒步走向狭窄的矿井坑道,顶部设置了网布,防止落石。脚下是铁轨,上面停着一辆装满矿石的轨道车。当时,矿工就是通过这样狭窄的坑道,用人力将装盐的轨道车推出坑口。

坑壁两侧,每隔几十米有一盏灯或单向铁门,是为隔断火灾用的,关闭后感觉很恐怖,使古老坑道隐隐有一种神秘感。盐矿游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就是矿井滑梯,滑梯是木制的,上下高差有几十米,往下滑时只能用工作服的摩擦力控制速度,速度很快,挺刺激。几百年前,工人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进入下一段矿井的。

进入更深的矿井,一些造型逼真的人物雕塑和工具再现了当时的工作场景,行进中,有时突然会出现一个雕塑人,吓人一跳。一只水龙头上裹满了结晶的盐,是山岩间隙滴落的水,尝尝,很咸。在里面开阔地方有个显示屏,放映这个盐矿的技术工艺改进过程。最初是把盐矿石运到地面,后来某工程师发明了一种技术,把矿石在井下粉碎,放入井下的水槽中溶解成盐卤,再用压力泵抽到地面提纯,效率大大提高。

在盐矿体验快结束时,墙壁里出现了一具干瘪的“木乃伊”。据说16世纪,有两个凯尔特人矿工在盐矿中发现了这个“盐中人”。经过的“盐制”的人,虽然干瘪,却没腐烂,保存完好。当地人正是受这个原理启发,发明了一种腌肉,色泽漂亮,味道很好,成为奥地利的特产,我们还品尝了这种腌肉。出坑口时,解说员送给每人一小瓶设计包装都很精美的盐,说这是萨尔茨堡质量最好的井盐,可以食用。最后我们经过纪念品商店时,许多用盐做成的纪念品设计很有创意,制造工艺也很精美,感到了奥地利人的严谨和精明。

参观期间,我们还遇上一队由老师带领的当地小学生参观,他们穿的工作服都很合体,看来是专为孩子们身材做的。一张张天真的脸,静静地听着解说员的讲解。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萨尔茨堡盐矿体验到了什么呢?

原来,在美丽的萨尔茨堡小镇背后,还体验到了几百年前盐矿工的艰辛、令人恐怖不安的坑道、被折磨逝去的年轻生命、统治者骄奢的生活、为统治者创造的巨大财富、用它建造了世界著名的萨尔茨堡大教堂、美丽的萨尔茨堡城市开始形成,以及制盐技术的进步……。这可能就是奥地利人对工业文化的理解吧。这种体验,与参观798艺术区真是有很大的不同。

这里,我想引用余秋雨先生的一段话,他是这样说的: “一个民族,如果它的文化敏感带集中在思考层面和创造层面上,那它的复兴已有希望; 反之,如果它的文化敏感带集中在匠艺层面和记忆层面上,那它的衰势已无可避免。”这对我们研究工业遗产也许有点参考作用。

最后,我想就我国“工业文化”提几条建议。

一、开展“工业文化”工作,在抓政策、技术、历史等“工业文化”的外在形式时,应贯穿“工业文化”的内在本质,即工业精神价值和工业人格完善的创建和引导,使二者统一。

二、增加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工业文化”的推动工作,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将“工业文化”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向精神价值和完善人格引导方面扩展,使“工业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加全面、有深度。

三、对“两弹一星”、“航天精神”、“铁人精神”、“首钢精神”等不同工业部门传统优秀工业精神进行提炼,总结出一些具有共性的中国工业精神,如“自信”、“自强”、“自立”、“爱国”、“奉献”、“严谨”等等。特别是对提升中国制造水平起关键作用,但又缺乏的工业精神。这样对构建中国工业文化更有针对性。

四、推进“工业文化”应该是全社会和国家的事,不是体育直播在线观看体育直播平台部一个部门的事。应该扩大到国家政治层面和社会层面,如果能有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参与,效果可能会更好。

(本文转载自《工业文化》杂志第2期)